必赢唯一官方网站水稻遗传育种团队资料
必赢唯一官方网站水稻遗传育种团队是必赢集团网站历史最为悠久的研究团队之一,团队长期从事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及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在优质早稻、节水抗旱稻、优质耐冷晚稻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种质资源,培育诸多品种并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大的市场和社会价值。团队共有研究人员6名,其中高级职称(教授)3人,中级职称2人,获得博士学位成员3人,团队负责人为吴文华教授。
一、团队历史及代表性成果
本团队历史可追溯至必赢唯一官方网站70年代的早稻育种团队,曾创制并选育了HD9802S、两优287等知名的早稻不育系和杂交组合20余个,其中国审品种7个。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二等奖1项。相关的水稻品种在生产上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为长江流域稳定早稻种植面积、提升早稻品种品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一定贡献。近5年来,团队在优质杂交早稻、节水抗旱稻以及中晚稻等领域持续突破,先后主持选育或者与企业联合选育有1个水稻品种获得国家品种审定、7个水稻品种获得湖北省品种审定,选育品种数量居省属单位前列,相关的品种及大米获省、市领导及广大消费者好评。团队领衔的水稻科技小院获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2022年首批支持建设,指导的研究生参加2022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湖北省金奖。
二、团队成员
吴文华,博士,教授,团队负责人。1995年获华南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水稻生理生化方面研究,先后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湖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以及企业横向合作研发项目10余项,合同经费近500万元,发表论文20余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居超明,硕士,教授。获武汉大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水稻遗传与育种应用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选育水稻品种10余个,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获得包括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在内的省级奖励5次。
陈建国,博士,教授。1996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2007-2008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水稻遗传统计及生物信息学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农业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译英文原著(《Molecular Plant Breeding》)1本,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付冬,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1年获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水稻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工作。主持或参与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中央企业研发投资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重大专项及横向合作项目等,主持或参与主持选育水稻品种5个,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4篇。指导研究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湖北省金奖。
徐国成,农艺师。长期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具备丰富的育种工作经验,主持或参与主持选育水稻品种10余个,获得包括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等在内的省级奖励5次。
汪德军,实验员。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及栽培研究,具备丰富的育种及田间实操经验,选育水稻品种6个。
三、代表性成果(近5年)
1、水稻
团队专长于水稻品种选育,自2019年以来,团队主持或联合主持选育杂交水稻新品种4个(次),育成水稻不育系2个,分别通过国家和湖北省审定。分别是:早稻新品种——琴两优2871(2022年湖北审定)、迟熟中稻品种——琴两优998(2022年湖北审定)、迟熟中稻品种——95优1号(2022年国家、湖北分别审定,联合选育);早稻不育系——琴02S(2022年湖北审定)、中稻不育系——琴04S(2022年湖北审定)。值得一提的是,95优1号是我们历史上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中稻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良好,米质达国标二级,且展示了良好的生态适应性,该品种已由相关企业进行产业化开发。
2、节水抗旱稻
节水抗旱稻是指既具有水稻高产优质特性,又具有旱稻节水抗旱特性的新的品种类型。近年来,干旱缺水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2022年旱情和高温双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加上农村劳动力人口的转移,农业生产效率的转变,我国及我省的水稻种植结构发生了深刻调整。团队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市场需要的转变,十多年前即开始思考培育节水抗旱、可旱地直播、耐粗放栽培的品种,并在我省率先实现高产节水抗旱稻新品种选育突破。
团队育成两个节水抗旱稻品种通过湖北省品种,分别是:品种7优370(2019年湖北审定)、7优88(2020年湖北审定),上述品种的母本为节水抗旱三系不育系,杂交组合经生产检验其抗旱能力中等及以上,特别适合油菜茬后旱直播,并可全生育期无水层灌溉,实现粗放式栽培管理,并获得较高的产量,为我省推行油稻轮作,提高粮食总产,促进周年油菜和水稻双丰收提供可靠品种支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7优370这个品种熟期适宜、产量高、有香味、食味品质好,多次在省内外稻米食味品鉴中获奖。同时,该品种节水耐旱、耐粗放栽培,全生育期可少水甚至无需水层灌溉栽培(旱种旱管),极大解放劳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种植收益,受到广大生产经营者欢迎。该品种作为“随州香稻”区域公共品牌的支撑品种,在随州等地具有较高知名度,生产的大米主供高端市场,在武汉等地供不应求。
四、承担项目
1.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节水抗旱稻全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建设,2017-2020
2.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主要农作物商业化育种技术研究与模式示范,2014-2018
3.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转Cry1A抗虫水稻田二化螟和大螟种群演替风险预警模型研究,2009-2010
4.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超级杂交早稻两优287持绿性的遗传研究,2008-2010
5. 横向合作项目,品种适应性筛选与鉴定,2021-2022
6. 横向合作项目,湖北地方糯稻及特色资源的收集评价和保存,2020-2023
五、论文
1. Fu D, Zhong KZ, Zhong ZZ, Hu GC, Zhang P, Tong HH.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sheath blight resistance within a core collection of rice (Oryza sativa L.). Agronomy, 2022, 12, 1493
2. Liu Y, Chen L, Fu D, Lou QJ, Mei HW, Xiong L, Li MS, Xu XY, Mei XH, Luo LJ. Dissection of additive, epistatic effect and QTL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sheath blight resistance in rice. Hereditas, 2014, 151, 28-37
3. Xie S, Chen J, Bruce Walsh. Genetic mapping of sterile genes with epistasis in backcross designs. Heredity,2014,112, 165–171
4. Xie S, Chen J. A statistical method for genetic mapping of sterility genes that exhibit epistasis in remote hybridization of plants using molecular markers in an F2 popula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2,57, 1–7
5. Fu D, Chen L, Yu GH, Liu Y, Lou QJ, Mei HW, Xiong L, Li MS, Xu XY, Luo LJ. QTL mapping of sheath blight resistance in a deep-water rice cultivar. Euphytica, 2011, 180, 209-218
六、专利
1. 一种构建水稻孢子体–配子体双重不育系的新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610125044.2
2. 利用孢子体型不育细胞质和保持系培育水稻近等基因恢复系,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273483.1
3. 基于自然生殖过程的昆虫遗传群体的模拟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004962.0